同居越久会越不愿结婚

现在没有一项官方统计能说明中国有多少人在同居。对于享受其中的年轻人来说,同居的感觉是天堂,对于深受其害的人来说,它却是地狱。惟一可以肯定的是,流行于全球的同居现象,是最脆弱的两性关系。”面对记者,中华女子学院教授、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罗惠兰直言不讳地说。

同居越久会越不愿结婚

“如果任它像流行音乐那样传播开来,由小众乐趣转变为大众趣味,只能让更多的人迷失在这种关系中。”

同居趋势不可逆

著名哲学家罗素在《婚姻与道德》一书中谈到,一对男女没有过性经验就结婚,就如同一个房屋买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,万一不合适,该怎么办呢?

正是带着这种心态,未婚同居从一件令人反感的事变成许多年轻人婚前的一种选择。不少人视其为向传统婚姻宣战的战场,自称体会到了它带来的“便利”:大龄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对方,生活也变得更经济;大学生校外同居为的是解决性需求,提前寻找家的感觉;离异后的中年人,因为对再婚十分谨慎,所以用同居来考验彼此的心意;在农村,因为只承认婚礼庆典,不在乎法律登记,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;还有居心叵测者,已有配偶却仍与他人同居,只为一时痛快。

但罗教授认为:“同居现象的普遍化,与整个社会婚姻观念的松动有重要关系。尤其是在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龄之后,他们的婚姻观念更开放,更随意,不再视婚姻为神圣的契约,不希望被婚姻关系束缚住,害怕失败婚姻带来的伤害,虽然家庭背景不同,但不少人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:婚前同居。”

“从全球来看,同居现象流行的趋势不可逆转,但是相当多的人对它认识不清。从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试婚,什么是同居就可见一斑。”

同居与试婚有本质区别

同居有风险,绝大多数同居者都赞同。但很多年轻人仍然觉得:“同居就是试婚,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恶,又节省了生活开支,还学习了该如何经营婚姻。”据调查,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前同居是个好主意。

罗教授强调,同居与试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:同居者之间完全没有婚姻承诺,不合则分,而试婚者都抱着最终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标,会像真夫妻那样尽力维护两人关系。

因为没有追求婚姻的主观愿望,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问题,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,甚至引发暴力冲突。近年来同居伙伴对非婚生孩子的虐待和性骚扰,构成了一类特殊的社会问题。国内有统计显示,同居伴侣间的暴力问题远远多于家庭暴力。而试婚者不同,追求婚姻的目标可以让两人关系更有韧性。

同居关系的双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独立和个人利益。在“共同生活”的外衣下,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。而试婚者有相互沟通的愿望,他们会努力促进两人的匹配程度,寻求建立更稳定的二人世界。

罗教授反问:“本质差别如此之大,还怎么能从同居生活中学习婚姻经验呢?现实告诉我们,一个人经历的同居关系越多,就越容易选择同居而不是婚姻。”

同居关系满意度差

在国内,同居关系研究仍未成系统,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,美国新泽西州罗杰斯大学就有两位教授,大卫·波彭诺和巴巴拉·D·怀特赫德,对同居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。

罗教授介绍说,他们的报告揭示出,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,比未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,离婚率高46%。婚前同居时间越长的夫妇,就越容易想到离婚,他们的性关系也同样脆弱。并且,同居时间越长,双方将更追求独立自主,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约束,因此永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,同居关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关系的破裂率更高。

同居越久会越不愿结婚

“同居现象如此普遍,媒体要负一定责任。因为如今的影视作品过多夸大了离婚现象、家庭暴力和感情背叛,而缺少对白头偕老的描述,这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惧怕婚姻,从而选择同居。”

原创文章,作者:松松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ekang.com/15512.html

(0)
松松的头像松松
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7:20
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7:21

相关推荐

  • 老好人为什么没有朋友

    老好人缺乏朋友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过度取悦他人时忽视了自我需求,使自己显得缺乏界限感和真实性,同时还可能引发他人对其情感负担的抵触。通过建立健康的边界、提升自我价值感以及改善社交策略,…

    2025年3月21日
  • 测试上司对你的印象

    测试上司对您的印象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行为、语言以及他对您的反馈来推测。上司的态度往往体现在日常互动中,比如分配任务的方式、沟通的语气以及对您工作成果的评价。了解上司对您的印象有助于调…

    2025年4月1日
  • 3种方法应对失恋你用的哪种?读懂这些帮你走出失恋阴影

    失恋,是一种谁也不想面对的经历,痛苦、忧伤。 有人能够果断的抽身而出,也有人长时间久久深陷其中。 都说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,为何过了那么久,一想起那个曾经爱过的人,心口仍然会疼。是…

    2025年3月11日
  • 去医院看抑郁症流程

    抑郁症需要通过专业评估才能诊断,前往医院就诊通常包括挂号、心理评估和综合诊断三个主要环节,之后医生会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。 1挂号和选择科室 抑郁症就诊一般选择心理科或精神科,部分…

    2025年3月7日
  • 一个人抗压能力差的表现

    一个人抗压能力差的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不稳定、躯体化症状、工作效率下降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。早期识别这些表现有助于寻找适当的疏导和调节方法,通过心理咨询、健康生活方式及认知重建等手段提升…

    2025年3月11日
  • 一个人出门很不自在

    一个人出门感到不自在可能源于社交焦虑、缺乏自信或对环境的不适应。通过心理调整、行为训练和环境适应,可以逐步缓解这种不适感。 1、社交焦虑是导致一个人出门不自在的常见原因。社交焦虑症…

    2025年3月8日
  • 缄默症的表现

    缄默症,也被称为选择性缄默症,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理障碍。它的主要表现是个体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中无法说话,尽管在其他情境下他们可能完全正常地交流。想象一下,一个在家中活泼开朗的孩子…

    2025年3月11日
  • 四十多岁抑郁症症状

    四十多岁抑郁症的症状可能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睡眠障碍、食欲改变、精力不足等。抑郁症的成因复杂,可能与遗传、环境压力、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因素有关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心理…

    2025年3月8日
  • 刺猬理论对工作的启示

    刺猬理论对工作的启示是要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长期深耕,以持续创造价值,它也提醒我们要在个人兴趣、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,从而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最佳成果。本文将从核心原则、个人职…

    2025年3月22日
  • 打哈欠会传染吗

    打哈欠确实会传染,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,但科学研究表明,看到别人打哈欠或者仅仅听到有人打哈欠的声音,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哈欠。这种现象被认为与人类的社交本能和情感共鸣有关。 …

    2025年3月11日